首页/工作动态
实现自身价值 实现根本脱贫
发布时间:2020-09-23 来源: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以前,帮人打零工,做点焊接工,没有固定的工作;现在,在集中就业扶贫基地做破竹片面工,每月有固定工资,还包伙食。”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漾口村漾口屯郭孝强,今年43岁,是一名肢体四级残疾的残疾人,他满怀信心地笑着说:“有了这份工作,要好好干下去,脱贫后希望能脱‘单’,早日找个女朋友,结婚生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州市残联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着眼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性地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郭孝强是我市众多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真正融入社会,实现根本脱贫的一个缩影。

1、“非遗+扶贫”模式, 助力贫困残疾人圆梦小康

  杨庆宜,残疾人,今年50岁,三江县独峒镇独峒村独峒屯人。

  同大多数三江县居民一样,杨庆宜家以茶叶种植为主,并种植林木、果树面积共1.4亩。2016年,杨庆宜获“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扶持,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于2016年顺利脱贫。

  两年后,本身就有作画基础的杨庆宜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侗族刺绣·农民画技能培训,并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作画技能。自2018年以来,杨庆宜通过发展侗族农民画项目,每年收入1.6万元,并成为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江农民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他在本村组织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侗族农民画产业,传授自己所掌握的农民画技能,帮助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家庭收入,巩固他们的脱贫攻坚成果。

杨庆宜在家中进行侗族农民画教学

  三江县作为侗族自治县,本身就有丰厚的民俗文化基础和底蕴。杨庆宜表示,侗画的创作灵感主要源于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侗族的风景,而簸箕画则是将侗画从纸面上搬到簸箕上。载体的转变,增加了侗画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使其成为家居、餐饮、景区农庄等艺术装饰品。

2、绣花坊+留守妇女,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增加收入

  在三江县独峒镇知了村归滚屯一座木楼里,一间面积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墙上挂着各种样式的侗族服装,台面摆放着五彩缤纷的刺绣,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侗族家庭式绣花坊。

  绣花坊的主人是杨培多,她今年45岁,是一位肢体三级残疾人。几年前,她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家庭人口4人,丈夫与儿子在广东务工,女儿2020年8月考取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航空服务专业。家有种植茶叶面积3亩,目前家庭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

  2019年,杨培多获“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党员扶残温暖同行项目”扶持,主要发展茶叶种植项目。同年,她参加了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侗族刺绣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较好地掌握了刺绣技术。学成回村后,她开办了绣花坊,主要经营代理刺绣、代收刺绣等业务,年收入2.2万元。为带动更多的贫困妇女和她一样掌握一项技术,增加一份收入,她组织本村留守妇女学刺绣,并倾囊传授技术,从而带动发展了侗族刺绣产业。目前,已带动15户贫困户做刺绣活,户均年增收8000元。

杨培多(右二)向学徒传授刺绣技巧

  同村的吴群丽今年29岁,去年跟杨培多学刺绣。吴群丽说,她以前去外地打工,结婚后因要照顾孩子、老人,还有农活要做,就不再出去打工了。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白天忙完农活,晚上或下雨天,就跟杨培多学刺绣,卖刺绣品每月有700多元收入。她说侗族刺绣是侗族传统手艺,只要将这一工艺品做好,订单会越来越多,她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3、让更多的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

  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实现残疾人共同奔小康目标的关键之年。要顺利完成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帮助贫困残疾人就业则是重要抓手。

  据市残联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市已有23849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摘帽,余下的3290名残疾人,将通过享受惠残及兜底保障政策全部实现脱贫。就业为民生之本,各级残联通过全方位、多渠道促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创业就业。如“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项目是广西残联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依托各地特色产业,精准打造的品牌项目,三江县残疾人集中就业扶贫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三江县残疾人集中就业扶贫基地位于三江县南站易安社区鼓楼小区24栋一楼,厂房总面积为428平方米,主要开展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竹编和侗画项目。该基地目前安置了5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就业,每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基地积极谋划,还计划辐射带动50多名残疾人居家就业。

破竹片面工在工作中

  三江县残联理事长莫若义介绍,三江县残疾人扶贫基地于2020年5月开始筹备建设,7月举行揭牌仪式,现在已经正常投入生产。该基地是三江县政府和柳州市残联共建的残疾人扶贫基地,也是粤桂残疾人扶贫协作项目之一。今年,各级部门共给予该基地扶持资金66.39万元,其中自治区残联培训资金2.5万元,柳州市残联20万元,粤桂扶贫协作扶贫资金31.89万元,三江县政府12万元。截至8月底,已投入扶持资金46.5万元,其中30万元用于装修改造及购买生产设备,16.6万元用于两期共17天的岗前培训。目前,共有50名残疾人与基地签订劳动协议并在此就业。

  三江县残疾人集中就业扶贫基地为易地搬迁到县城的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残疾人就业率,同时辐射带动乡镇贫困残疾人居家就业,使残疾人群体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生活信心,真正实现易地搬迁的贫困残疾户“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无后忧”,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三江县残疾人集中就业扶贫基地负责人杨应溪表示,基地的成立有利于当地残疾人就业增收、脱贫致富,有利于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从而增强自尊、自信心。

  (赖柱武 文/图)


copyright © 2010 Powerde by 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89

版权所有:柳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

备案号:桂ICP备05009280号 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14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34